新媒体的发展让社会形态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模式。公众号、订阅号、微博 大V、广播、移动电视、各类App大声宣告着我们进入了相比从前信息数量更加 巨大而内容更加分散的碎片化生活的时代。我们在生活间隙获取信息,世界便 在眼前划过,所有的信息都便捷而零碎,完整的内容被庖丁解牛成了一项项详 细的分栏和推送。
我们通过快餐式的新媒体了解时事,通过触手可及的软件购舒缓情绪,通 过无所不在无时不刻击中人们最浅处发笑神经的娱乐释放压力,虚拟的网络建 立起人们与世界的真实联系,而碎片化的信息也悄然见缝插针地完全融入了人 们的生活。人们的生活由各色各样的拼盘组成,盘子里的东西由人们自行拾 取,或是由媒体主动放入,它们之间可以毫无关联,却又完整地组成了我们生 活的全部。
指尖的世界让人们更容易关注更多的东西,关注公共话题不再单单依靠媒 体、政府官员等来获取意见导向,而是依靠社交网络中的朋友,听到各种不同 的声音。碎片化时代的观点发表模式让人们更加容易发表态度,于是情绪也就 容易被迅速激发。年轻人因此更加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也更加愿意发声,多种 多样的声音带来了多元化的时代。在各种各样的声音之中,便有人意识到了需 要抓住中国传统文化散落在四处的碎片,这也让文化拥有了更多被人们重新关 注的机会。
不可否认,从各处汲取思想和观点,确是增长了很多见解。但与此同时, 我们却忘记了网络上的个体常常不自知地带有情绪,接收的观点也带有偏激和 虚假夸大的可能。人们在社交网络上谈论着,用一种“轻重量的社会姿态”,这 并非刻意而为,却是表现出和独处时深思熟虑后的结果全然不同的反应与状 态。人们随意地谈论,认为自己碎片化的观点只是茫茫数据流中的一串字符, 却忘记了蝴蝶效应的存在。“种风的人,收获的是风暴”肖洛霍夫半个世纪之前 所言的依旧令人警惕。网络的种风者收获的也是传统媒体难以企及的飓风效 果。事件的影响力被放大,网络暴力的危害和可怕我们也不是第一次听闻,但 每次事件的过去就如同旋风一般快速、毁灭性巨大,却又容易让人遗忘,接着 重蹈覆辙。
人们每天浮光掠影地阅读着爆炸式扑面而来的信息,谈论着、学习着自以 为深刻而有益的话题,可是,仔细想想,除了增加了一些谈资,回想起来,似 乎也没有记住多少东西。正如陈丹青所言,“这个时代的我们,比任何时候都聪 明,却又比任何时候都轻浮”。我们自以为指尖划过,眼中掠过,便是学习,我 们在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上稍加停留,稍加思考,却又立刻匆匆行路。韩少功曾 说“思想得多而只是不够,就沦于空想。”这句话或许再适合不过拼盘时代的人 们了。 当下,除了学生之外,鲜有人仍旧长久捧着书籍学习知识,或许也与外界环境 的喧嚣脱不开关系。新媒体洞悉这个时代人们浮躁的心态与碎片化的阅读浏览 习惯,于是为了吸引人们的目光与购买欲,他们选择了更为博人眼球的推文与 文案,标题党应运而生,而“伪寓言”的文学形式也成了新媒体的首选,占据了 大部分日常所见的文字。“伪寓言”以其散发的不可抗拒的情感力量与明确的说 理性,吸引人们的共鸣,让人们心甘情愿地关注或转发。为了增加阅读量,公 众号费尽心思编造段子,倡导人们抓住眼前的安逸,取其糟粕、去其精华,他 们是徒有其表而失其本心的伪善者,竭尽全力满足人们最低级的乐趣,或是利 用噱头吸引人们的目光。他们或是煽动情绪,披着亚文化的外衣,打着自我复 制的幌子,创造着让人在欢笑中麻木的美丽新世界。在这样一个接受信息不多 加删选和思考的时代,我们稍有不慎便可能毁于我们所热爱的。
狄更斯19世纪在《双城记》写道,“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 时代;这是一个智慧的年代,这是一个愚蠢的年代;这是一个光明的季节,这 是一个黑暗的季节。”这段话与21世纪的拼盘时代亦是无缝衔接。新媒体也通过 其容易吸引人们短暂停留的特性让人们关注到了不曾关注的群体们。前段时间 走红朋友圈的“一元画作”便是最好的例子。通过售出自闭症儿童的画作,引导 社会关注,提高孩子的认知价值。虽然这给人们带去了自闭症儿童多是天才的 错误印象,也把自闭症这一群体浪漫化了,但通过把少数人的优秀价值呈现出 来,让大众去关注更大部分的人,无论是质疑还是支持,这都在引导人们关注 角落里的群体。这或许是碎片化所独有的力量,它传播快,力量大的特点让人 不得不赞叹。但与此同时,罗一笑事件的阴霾还在心头,这也让我们反思碎片 化时代我们的注意力变的短暂,容易被噱头吸引。
沃尔特·;李普曼说,“无法察觉谎言的社会是没有自由的”。而碎片化时代 的人们忙于接受信息,不再去多加辨别新鞋真伪,在脑中的印象也是浅得过目 即忘。拿学生举例,搜题软件已然成为学生群体生活的一部分,高呼着它的必 要性时,我们却忘记了创造它之前前人又是如何学习。我们遇到难题不再将知 识点梳理,却只是草草寻求一个简单的答案。一来二往,我们脑海中对于信息 的记忆依旧是粗浅简陋。这恰恰映射了处于信息获取即为便捷的当天,人们的 普遍状态是怎样滑稽。
然而,无论我们是否准备好了,碎片化时代已经悄然到来,并且成为了发 展的大趋势。我们无法阻挡浪潮,但可以适应并从中系统地获取我们想要的知 识,不被太多的碎片转移注意力。管子有言,“君子使物,不为物使。”或许我 们应该做的便是主动出击,主动选择。
拼盘时代评出的是人们对更多事物的关注,却把盘中的内容赋予了与本身 价值完全不对等的关注度。在这样的时代,我们也应“广取博收,取精用弘”, 选择过滤自己放入盘中的信息,将其拼成自己最需要、最合身的模样。